威海:地下管廊,“美貌”与“智慧”并存

2020-09-25 14:06:00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在威海管廊智慧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着各个监测点的温度和湿度等指标,随时点击某个摄像头,管廊里的清晰画面便显现在大屏幕上。从智慧中心逐级而下,就来到了地下管廊,只见里面各种管道错落有致,各行其道,井井有条。管廊的地面中间位置空间宽敞,跑一辆轿车绰绰有余,工作人员介绍,维护人员平时巡查时都是乘坐电瓶车。 

  “我们这个智慧管廊综合管理平台基于物联网架构,涵盖管廊运维管理全过程,实现对管廊设备和业务的统一管理和智能控制。这是目前国内智慧管廊管理系统中功能最全的商用化软件平台,也是国内少有的集燃气舱、水电舱和暖气舱于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2018年,我们这个平台获得山东省计算机应用优秀成果一等奖。”9月22日,现场工作人员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马路拉链”一度是城市顽疾,给城市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是解决这一顽疾的杀手锏,我国在部分城市探索建设地下综合管廊。2016年4月,威海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威海整个试点项目包括松涧路、金鸡路(逍遥河—寨北路段、纬九路—逍遥河段)、逍遥大道、海安路、成大路、松涧西路、寨北路、湖东路、五渚河支路和环山路等11条管廊,总里程35.63公里,项目计划总投资31.59亿元。目前,威海已完成全部廊体建设任务,并超试点计划建设海峰路管廊约5公里,完成率为113%。结合道路地形特点和市政管线实际需求,威海管廊断面设计主要采用矩形断面,容纳管线主要包括电力、通信、热力(供、回水)、给水(含高压、低压)、再生水和燃气等。 

  按照规划先行原则,管廊建设部门组织编制了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并适时进行修订。在管廊断面设计上,根据威海发展实际及管线需求,减少多舱的使用,采用实用性更强的矩形断面,以双舱和三舱为主,部分松林保护区采用顶管技术,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 

  历时2年建设期后,部分管廊段投入使用,智能化管理平台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智慧城市3.0”建设经验。由项目公司自主研发的管廊智慧管理平台利用物联网、GIS+BIM、大数据、超融合等多种技术,对管廊日常监控、设备运行、环境监测、应急指挥和数据分析等日常业务实现实时化、智能化管理。通过对管廊内各项数据的实时监控、测算、采集,给予云计算、大数据处理,与“智慧市政”相融,进一步丰富了威海“智慧城市3.0”的建设内容和模式。 

  为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项目公司深入市场调研,专注管廊智能化软件研发,整个平台研发斥资千万元,并荣获5项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10余项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证书。在管廊实际运维过程中实现了线上、线下双联动,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维修人员的安全问题,并实现了管线问题的精准定位,避免了因直埋造成的漏点难寻反复开挖道路的问题。 

  威海地下综合管廊“美貌”与“智慧”并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推动“精致城市 幸福威海”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王丽雪
新闻关键词:威海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