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王法义“第一把火”烧热村民的心 “门家洼”种出优质葡萄
果粒整齐,大小均匀,果肉脆甜,咬一口,口腔里还溢出浓郁的玫瑰香味,这是济宁市兖州区漕河镇管家口村葡萄基地刚上市的巨玫瑰葡萄,因其独特的玫瑰香味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葡萄基地还种有阳光玫瑰、夏黑、黑不拉多等五六个优良品种,共计50亩地,但3年前,这块地还是村里最不好的土地,被村民称为“门家洼”,庄稼收成欠佳。
“这几年的大变化,在于我们对这块地进行了改良。”9月7日,在葡萄基地,1982年出生、中等身材的管家口村党支部书记王法义介绍,他们第一年对这块地进行土壤改良时仅牛粪就用了400吨,平均每亩8吨牛粪,让“门家洼”一下子变成了良田。
“门家洼”的大变样,得益于王法义这位大学生村官。王法义2005年从济宁医学院毕业后返回家乡管家口村,子承父业,在附近的一家社区先后开了3家门诊,事业可谓风生水起。2014年,管家口村党支部书记辞职,村民一下子没有了主心骨。王法义,这位村里最年轻的党员,有学历又有能力,能干事,被大家伙一致推到了前台。而此时管家口村还是个基础薄弱的村庄,没有资源,也没有什么产业,还背负着200多万元的外债。
王法义起初有点犹豫,但面对父老乡亲期盼的眼神,他勇敢地挑起了管家口村的重担,这年12月他担任了管家口村党支部书记,成为村里的“掌门人”。
“新官上任三把火”,王法义点的“第一把火”就是发展村集体经济。他说:“刚上任时,村庄街道垃圾成堆,污水也排不出去,村民除了种地就是外出打工,没有什么致富门路。必须发展村集体经济挣钱,没有钱,没法给村民办事,也赢不了大家的心。”
村庄没有积累,也没有现成的发展路子可走,怎么办,这成为王法义日思夜想的难题。
村庄有耕地1800多亩,这些土地资源都分散承包在村民手中,但没有发挥其最大效益。王法义决定盘活土地资源,将土地进行流转,集中力量发展农业。他说:“土地流转,一方面可以解放劳动力,让村民心无旁骛地去打工,另一方面可以探索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增加种地效益,增加村民和村集体的收入。”
经过耐心细致地做村民的工作,2017年村里成立了春粟农业有限公司,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村民土地800亩,第二年又增加到1300亩。村里投资64万元,购买了拖拉机、收割机、旋耕机、播种机等农业机械,提高土地种植规模效益。其他未流转的土地,村里为村民提供农机托管服务,价格低于市场价。
“思路一变天地宽”。王法义和村“两委”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实行稳步发展,1100亩种植小麦、大豆和玉米,其他的种植葡萄、油葵、地瓜、香椿、苗木等经济作物,不盲目扩大规模。2019年这个村村集体收入就达到了73万元,仅葡萄一项村集体就收入18.2万元,苗木收入20万元。王法义高兴地说:“我们给村民进行了二次分红,以实物的形式发放的,发白菜、萝卜、苹果等16万多元。今年受天气影响,葡萄收益有所减少,但村集体收入今年也能到70万元。”
王法义还借势清理整合村庄资产、资源,将被村民占用的路边、坑塘等土地,合同到期未交到村里的一律收归村集体。一开始大家有意见,不愿意交回。王法义带领村“两委”成员上门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户带两户、两户带十户,慢慢地村民大都接受了。只有个别的户到期没有清理占用村里的地种的树木,王法义带领勾机给他拔掉,卖了钱,主动送到门上,村民只好作罢。王法义说:“通过清理资产、资源,收回集体用地,我们利用地边、路边、坑塘栽种树木4万多棵,现在价值已达400多万元。”
为了发展经济,带动贫困户脱贫,今年漕河镇里整合扶贫资金,支持王法义带领附近8个村搞扶贫项目,投资200多万元,建设10个高标准暖棚,种植黄瓜、西红柿、圣女果等,收益给贫困户分红,让贫困户有了更多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