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贫困发生率基本“归零”后再启收官战
鲁网4月24日讯 临沂市是全省脱贫攻坚两个主战场之一,近年来沂蒙人民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奋勇争先:1995年,临沂在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中率先实现整体脱贫;2016年至2019年,临沂全市有1275个贫困村摘帽、45.1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4.85%到2019年基本“归零”。
沂蒙脱贫,不获全胜不收兵。今年,临沂市坚决贯彻中央、省决策部署,将脱贫攻坚列为2020年“纵向抓攻坚”的十大战役之一,成立10个工作专班,由市级领导出征领战、县区党委主责主战、部门单位分线作战、扶贫干部一线奋战、纪委监委挂牌督战,形成决战决胜态势。
老区开进“复兴号”
“去年鲁南高铁通车,第一列‘复兴号’驶进厉家寨站,我们沂蒙老区脱贫攻坚装上了加速器。”4月14日,在临沂市莒南县朱芦镇刘家东山村的扶贫大棚里,该村党支部书记刘贤国说,今年是高铁开通后的首个鲜果成熟季,我们村扶贫大棚距离高铁站仅有一公里,近期蓝莓、樱桃等陆续成熟,借力“高铁游”帮助贫困户实现增收的计划正在这里变为现实。
厉家寨站周边有18个村都在发展樱桃产业,形成了2.6万亩的樱桃片区。以往,这里舟车不通,而今,“复兴号”载着游客走进了樱桃园。“每斤能卖到80-100元,一个一亩多地的樱桃大棚,每年能为村民带来7万余元的收入。”厉家寨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滕厚玉告诉记者,往年厉家寨片区的樱桃园只能吸引周边200公里内的游客前来采摘,今年的樱桃园里却能见到济南等地游客的身影,采摘游的辐射半径扩大了一倍。
产业项目是保障贫困户增收脱贫的根本途径。脱贫攻坚开展以来,临沂市先后建成2845个产业项目,带动48.9万贫困群众增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到2019年底达到6912.5元。
目前,临沂市还有32.3万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巩固提升任务依然艰巨。但随着一列列“复兴号”开进沂蒙老区,临沂市得以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加速奔跑。
扶贫车间建到农家院
“村民不能出村务工,我们就把扶贫车间建到农家院,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增收。”新冠肺炎疫情为脱贫攻坚带来影响,如何防止贫困户因疫情致贫返贫,沂南县岸堤镇万家美满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宁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去年,沂南县投入了186万元扶贫资金帮助张宁建起了食品加工扶贫车间,按照扶贫资金使用的政策,扶贫车间一方面每年为贫困户提供15万元的分红,一方面招募贫困户进入公司务工。但前期由于疫情防控需要,村民无法出村务工,张宁就在镇、村两级的帮助下,在周边4个村里设置了加工点,让村民足不出村就能进入工作岗位,实现稳定增收。
加快推动扶贫企业项目复工和返岗就业是增加贫困人口收入、降低疫情影响的关键。疫情期间,临沂市对养殖类、旅游类、加工类影响较大的扶贫项目,分类制定帮扶措施,推动尽早开工复工。对达到复工复产条件的扶贫车间开辟“绿色通道”,集中解决物流、资金、供销等问题。同时,落实好吸纳贫困人员就业的补助激励措施,帮助扶贫车间顺利开工。
目前临沂市2016年以来实施的2845个扶贫项目中,有2839个项目复工复产。
盖新房 通水管
4月15日,在临沂市郯城县泉源乡房庄村,贫困户孙计国看着院子里铺好的自来水管道,笑得格外开心。这两年,受益于好政策,孙计国家盖了新房,吃水难题也在逐步解决。
为了提高脱贫质量,临沂市建立健全政策落实机制,突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兜底保障等政策措施,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确保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特别是对“大走访、查危房”排查出的贫困户危房,分类建立台账,加快实施改造,确保今年6月底前全部改造修缮到位。加快实施饮水安全提质工程,确保6月底前全面完成饮水安全扫尾工程,彻底解决贫困群众衣食冷暖所愁、安居饮水所困、教育医疗所忧等问题。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临沂市正全力以赴开展收尾工作,目前已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8185户,两年已完成4959个村的饮水安全改造工程,年内将努力克服疫情影响,集中力量、全力推进,保障贫困村、贫困户基本住房和饮水安全需求。
同时,临沂市全力建立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利用脱贫攻坚平台和精准扶贫“二维码”,对因疫情影响生活困难的贫困人口、对突发性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的贫困边缘人口,加强监测预警和动态识别,及时开展帮扶,有效防止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