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两场硬仗都要赢,滨州500余名扶贫干部和1.5万名帮扶责任人——守护贫困户的美好生活
鲁网3月24日讯 防疫不忘扶贫
“扶贫蘑菇”长势喜人
春分时节,在博兴县乔庄镇博华农业的蔬菜大棚内一片忙碌景象。“去年老伴去世,自己岁数也大了没有收入,幸好俺们村优先雇用我这种情况的来务工,一年下来收入近2万元,生活不愁了。”3月17日,乔庄镇64岁的贫困户李云正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学习移栽摘等农活。
近年来,博华农业依托优势资源开展贫困人口苗木管护、蔬菜种植、食用菌培植等专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升贫困人口专业技能,年培训达5000人次以上,并优先为培训合格的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增加贫困群众的工资性收入。
在距离乔庄镇不远的吕艺镇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基地内,“扶贫蘑菇”长势喜人。“这种立体种植方式占地少、占用空间小,能多挂菌包,品质好,产量高。”食用菌种植基地作为吕艺镇扶贫项目,由龙头企业负责食用菌项目的原料供给、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贫困户稳定增收。截至目前,食用菌扶贫项目已累计收益27万元,向贫困户发放收益16.23万元,带动脱贫成效显著。
疫情来临,扶贫不能停。滨州市对全市扶贫项目轮回排查,落实资金、信贷、技术、产品促销等支持,抓好复工复产,保民生。对有劳动能力的1.1万名贫困群众,摸排务工需求,有序组织返程返岗。加强贫困监测预警,利用即时识别、即时帮扶工作机制,避免发生新的贫困现象,坚决防止因疫情返贫和新致贫。
滨州市扶贫办主任张丙煜介绍,今年市县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的投入,确保增幅不低于10%。2020年扶贫项目建设,确保9月底前竣工验收。力争今年扶贫项目收益超过1.5亿元。每个县(市、区)打造2个以上扶贫产业园区和5个以上扶贫项目示范点,确保年底全市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扶贫产业园区达到15个,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扶贫项目示范点达到50个。
“越在关键时刻,
越要关爱贫困群众”
2月初,滨州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市扶贫办作出部署,500余名扶贫干部和1.5万名帮扶责任人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与贫困户建立了信息通道,及时掌握贫困人口生活状况和疫情防控情况,精准做好各项救助工作,为贫困群众入户发放物资、宣传防疫知识、落实防控措施、做好消毒服务等,全力保障贫困群众日常生活和健康安全。
“家里要是有什么困难和需求,你就和我说。”在建档立卡贫困户孙寿华家里,无棣县柳堡镇付瞿阝段家村6区5组组长谭宝祥帮助年近70的孙大娘打扫完庭院后说。老人由于年龄大、独自居住,生活不便,谭宝祥便经常组织邻里街坊去帮孙大娘做家务。除了每日两次询问身体状况外,他还定期为老人家中进行室内消毒。“都是住一个过道(胡同)几十年的老邻居,大家都是一家人。”谭宝祥说。
“婶子,你的包地钱我给你送来了,整1000元,你数数。”近日,在付瞿阝段家村贫困户张寿兰家中,该村党员谭宝兰将1000元现金递到了她的手中。今年73岁的张寿兰和老伴张绍东都是残疾人,靠双拐才能勉强走路,无法劳动。按照村内综合服务管理网格划分,张寿兰家被分到3区2组,网格员小组长谭宝兰积极协调,成功把她家的10多亩农田进行了土地流转,收益稳定下来。
疫情袭来,贫困群众生活不能没人管。春节以来,滨州市扶贫办协调为全市8.4万名贫困人员每人发放2斤猪肉,提供521.5吨蔬菜、110吨米面油蛋、8.5万个口罩、24吨消毒液,由扶贫干部和帮扶责任人逐户送到家中;帮扶责任人对孤寡老人须一天一次电话联系或委托村干部走访,及时解决困难问题。“越在关键时刻,越要关爱防控能力较弱的贫困群众。”市扶贫办主任张丙煜如是说。
提升脱贫质量
确保攻坚成果
“我认为王春歌一级残疾、长年卧病在床,还是应该享受残联政策的;孟凡海年前刚得了肺癌,可以通过临时救助政策帮他一下;郭庆林家的土坯房得翻新……”3月16日晚上8:30,滨城区三河湖镇分管民政工作的副镇长于涛回到办公室,与扶贫办的同志逐户讨论制订郭口村45户贫困户下一步的救助政策和帮扶措施。
为了准确摸清三河湖镇郭口村贫困人口动态调整自查评估情况,该镇党委副书记王春山、分管副镇长于涛、扶贫办同志、村主要负责人从扶贫人口档案核查、人口动态调查,前后忙活了3天才完成对该村45户的走访调查摸底工作,晚上还要逐户逐人分析制定帮扶政策。
近期,滨州市组织各成员单位围绕贫困群众就医、子女教育、住房安全、饮水安全、残疾救助、农村低保等方面,进行自上而下无遗漏、全覆盖排查整改。
相对贫困是个新问题。滨州市探索“镇村日常发现、核查遍访发现、信息比对发现”的相对贫困监测机制和“村级评议、社区核实、镇级审定”的相对贫困动态管理机制,精准识别有效帮扶。全市部署“构建统筹精准高效社会救助体系”,6月底前取得阶段性成效,9月底前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模式,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