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县:产业扶贫让山区村民过上好日子
鲁网12月2日讯 “榛子树就是俺家脱贫致富的摇钱树,如果不种大榛子哪能这么快拔掉穷根儿?”今年64岁的沂南县岸堤镇杏子山村脱贫户孟凡祥说,他做梦也没想到的是,小小的榛子不仅让他家摘掉了贫困帽,而且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孟凡祥所在的杏山子村现有303户,786人,群山环绕下的该村,村民祖祖辈辈沿袭种植传统农作物,因为地处干旱,浇地不便,收益甚微。
2014年该村被列为省定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55户275人。如何才能提升该村的“造血”功能?2015年,该县物价局派驻第一书记工作组来到该村,并邀请果树专家专门入村现场会诊,提出发展大榛子产业种植建议。种榛子?杏山子村的乡亲们闻所未闻,因在当地以及周围县区没有栽种先例,为了推广榛子种植,第一书记、村两委成员挨家挨户地去做工作。后来,部分村民抱着怀疑的态度在自家地里种上了榛子树。2015年,该村共利用扶贫资金种植榛子近120亩,带动近40户贫困户种植。
榛子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其特点是耐干旱、耐贫瘠、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管理粗放,适应在陡坡、山丘、黄土地等土壤种植,省钱、省工还价值高。种植的前两年,大家发现榛子树确实抗旱,遇到干旱时,山上种的红薯、花生都耷拉叶子了,而榛子树却始终鲜亮葱绿,乡亲们觉得这事能成。后来又零零散散种植140余亩。
按照正常生长规律,榛子种植的第三年就应进入初果期,然而在2017年,该村的种植户们却没见到一个榛子果实。农业专家后来找出了原因,原来因为干旱,这里的榛子树比正常环境栽种的要矮小很多,再加上管理粗放,导致了榛子的产果期推迟。
专家的分析也让村党支部书记刘长军长舒了一口气,刘长军很担心村民会把榛子树拔出来。那段时间,他天天骑摩托车到山上转,逢人就给鼓劲解释。2018年是榛子树栽种的第4个年头,大点的榛子树终于开始结果,每亩能产350公斤左右,闻讯而来的客商纷纷前来收购,收购价是鲜果10元/公斤,干果价格35元/公斤左右。不用晾晒就能卖钱,这让杏山子村种植户喜出望外。看到榛子的价值后,种植户都觉得应该善待这些榛子树,于是大家开始好好管理。
“脱贫不能等、靠,只有勤劳才能奔小康,再难的日子也能熬出头。”谈及未来,刘长军憧憬道,在党的好政策支持下,如今很多种植户都表达了要扩大种植规模的想法。下一步,村里打算再建一个榛子加工车间,增加榛子的附加值,进而带动全村走上致富路。
据悉,沂南县作为全省20个扶贫任务较重县之一,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探索出一条“产业带动、金融支撑、精准施策、整村提升”的脱贫攻坚路子,累计投入产业专项扶贫资金3.55亿元,实施产业项目325个,468名干部驻村帮扶,5.4万户9.4万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下一步,沂南县还将继续通过发展产业,增加村集体收益和贫困户收入,让有能力的户通过发展生产致富,让无能力的户分享到产业发展的收益,打牢稳定脱贫基础。(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