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莱芜战役” ——莱芜区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10月17日,莱芜区机关干部职工参观《不忘扶贫初心牢记攻坚使命》脱贫攻坚主题图片展。
鲁网10月21日讯 省、市级贫困村全部实现“摘帽”退出;
全面巩固提升1.9万人、75个省市贫困村脱贫攻坚成果;
……
今年以来,莱芜区将区划调整作为创新扶贫体制机制、补齐工作短板的重大机遇,以省会标准和省会思维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深化责任体系建设保持脱贫攻坚强劲力度
先后召开3次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多次区委常委会议、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推进会、“两不愁三保障”推进会、住房安全推进约谈会、重点工作现场会、市督导组与区委问题整改座谈会,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压提醒。
在此基础上,持续推进责任落实。将脱贫攻坚纳入区委区政府重点督查事项,对扶贫重点工作一周一调度。扭住“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标准,强化行业部门责任,对危房改造、健康扶贫等重点工作强化调度督查,6月份,对扶贫工作进展慢的5个镇亮黄灯警告,7月至9月份,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对帮扶不到位的全区通报。
把2019年作为全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深化年,着力精文减会、下沉一线。坚持一线工作法,就扶贫资金、项目资产管理等工作先后开展了10余次专题调研,一线“解剖麻雀”。整合功能区扶贫机构,区级实行集中办公,工作人员达到17人,各镇(街)扶贫干部均在5人以上。强化扶贫工作业务培训,先后举办300多人参加的脱贫攻坚业务培训班、500多人参加的社会救助工作专题培训班以及帮扶责任人专题培训班,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做实产业扶贫项目 促进贫困人口长效增收
提升产业扶贫成效——
2019年共落实专项扶贫资金6724.4万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3个。制定《产业扶贫项目分类定级实施方案》,对所有产业项目进行梳理排查,梳理排查A类项目193个、B类项目28个、C级项目12个。针对C类项目,采取收回投资、转型升级、项目替代、寻找合作资源等措施,化解风险,确保资金资产安全。产业扶贫项目收益9月底前全部按照“村提方案、镇级审核、区级备案”及差异化要求发放到位,各项政策实现等高对接,工作扎实推进,确保了贫困户在区划调整中优先受益。
规范资金项目建设——
扶贫资金项目投向、公示、验收、档案管理“四关”管理机制,确保扶贫资金安全长效使用,项目收益分配规范,资料规范完备,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强化项目管护和收益——
镇、村、帮扶主体共同签订扶贫资金项目管护责任书,建立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所有产业扶贫项目全部进行资产登记,纳入“三资”管理平台,逐项资产建立管护制度,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
细化行业政策供给 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
逐一梳理市级政策,出台《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工作方案》等文件,贫困人口特惠保险标准、危房改造补助标准、学生助学金标准以及慢病免费用药、失能人员护理等脱贫攻坚主要政策列入了今年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均等高对接市级标准,保证贫困群众在区划调整中首先受益。
深化教育扶贫——
完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学生台账,全面落实市级标准,补发春季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生活补助380人、14.3万元,从秋季开学免收校车费、餐费。
做实医疗扶贫——
出台《医疗精准扶贫暂行办法》《失能人员评估认定办法》,为贫困户免费查体,筛查高血压、肝病等10种长期服药慢性病患者10323人,截至9月底,免费用药6774人,占66%,落实失能人员护理补贴735人。
实施危房改造——
排查危房1327户,通过新建、修缮、搬离,全部确保住房安全。全区摸排人居环境改善提升1500余户,已改造完成1075户,彻底改变贫困户家庭环境“脏乱差”问题。
强化饮水安全——
44个贫困村、贫困户饮水安全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确保11月底完工。
凝聚社会帮扶力量 全面激发内生动力
积分制扶贫全覆盖——
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探索建立“积分制”扶贫服务体系,自8月中旬推广以来,11个镇(街道)铺开“积分制”扶贫工作,贫困户人手一份积分卡。帮扶责任人、村“两委”等参与积分评定,贫困户每月可凭积分兑换30-50元的物品。通过积分评定,让贫困群众熟知扶贫政策、改善精神面貌、参与社会事务,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贫困,获得积分奖励,逐渐消除等、靠、要思想。
孝善扶贫夯基础——
推广“孝善扶贫”模式,2019年上半年,孝善扶贫撬动子女支付赡养费911万元,孝善基金共计1172万元发放到贫困老人“一卡通”中,覆盖率达到85%以上,走在了全市前列;下半年缴纳1.02万人,占比95%,争取10月底实现符合条件贫困老人全覆盖。
扶贫专岗添动力——
针对有劳动意愿但劳动能力较弱或其他原因不能外出务工的建档立卡享受政策贫困人口,安排互助照料、服务管理、产业辅助等公益岗位1447个,月补助不低于150元,增加收入,智志双扶,促进稳定脱贫。
结对帮扶优机制——
全区3940名帮扶责任人与实际享受政策的11688户、18972名贫困群众结对帮扶,其中机关干部3295人,占比84%;村“第一书记”和“两委”主要负责人645人,占比16%,每月走访1次,实现了结构优化、力量下沉、到岗到位。
党建扶贫争先锋——
坚持抓党建脱贫攻坚,探索建立贫困村提升机制,打造形成明利蔬菜合作社党支部与省级贫困村邵家庄村党支部结对子共建、东汶南村兜底分红等“强强联合型、覆盖兜底型、自主发展型、奉献奋进型、链上争先型”等五型支部,“贫困村党支部+合作社党支部+贫困户”、“合作社党支部+扶贫点+贫困户”等模式得到普遍推广,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强化贫困村路、水、电、房、医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全面补齐,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基础。 (本报记者武希刚)
莱芜区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游美不胜收。(资料照片)
扶贫故事会
故事一
马庆文“多”领了1720元钱
今年66岁的马庆文,是莱芜区方下镇蔺家楼村的“贫困户”。
10月14日一大早,马庆文早早赶到银行,想着把存折里剩余的70元钱提出来去“赶集”。
在柜台外,银行工作人员告诉马庆文,存折里现在总共有1790元钱。这让马庆文心里乐开了花。“都提出来,改善改善生活。”马庆文说。
蔺家楼村贫困户马庆文领到扶贫款。
然而,对于这多出来的1720元钱,马庆文高兴之余却并不意外。“720元是半年的孝善款,300元是2个月的扶贫专岗工资,500元是部分差异化分配收益,200元是低保户一次性节日补贴……”对于存折上打入的每一笔款项,马庆文都如数家珍。
“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月月有收入,天天有钱花,这日子别提多舒坦了。”马庆文说。
马庆文口中的好政策是莱芜区开展的孝善扶贫、扶贫专岗、收益差异化分配等一揽子扶贫政策。
66岁的马庆文一个人生活,收入有限,常年服药,生活困难,曾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根据政策,包括马庆文在内的蔺家楼村“贫困户”开始享受到“扶贫”福利。
“孝善扶贫方面,根据自愿参与的原则,按照每位贫困老人每月100元、200元二个档次,由其子女自愿缴纳赡养费,在此基础上孝善基金给予20%的补助。对于像马庆文这样符合条件,但无子女或子女全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的贫困老人,孝心款由基金兜底承担,发放标准为每月120元/人。”方下镇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再比如扶贫专岗方面,针对马庆文这样有劳动意愿但劳动能力较弱或其他原因不能外出务工的建档立卡享受政策贫困人口,按照‘因需设岗、以人定岗、精准安置、紧贴实际’的原则,为这部分贫困人口专门开发设置公益性简易岗位,月补助不低于150元。”
“现在隔三差五的,医生还到家里免费给咱查体,吃药也不花钱。”一旁的马庆文边说边拿起医药箱。免费查体、免费吃药得益于莱芜区开展的健康扶贫工作。2019年,莱芜区制定出台《莱芜区医疗精准扶贫暂行办法》,全面落实10种慢病服药、门诊帮扶、住院费用分段帮扶等市级医疗扶贫政策,“一站式”结算全面实施。同时,组织624支健康医护团队,与辖区所有贫困人口建立一一签约服务协议,实现了家医服务全覆盖。
在马庆文家中采访,一个现象引起记者注意。虽然生活不富裕,但马庆文家中却十分干净。马庆文告诉记者,响应贫困户人居环境改善提升政策的号召,他养成了每天起床先打扫卫生的习惯。“房子是政府帮着拾掇的,不少家具也是政府给买的,咱稍微注意下,打扫干净,自己住着也舒心。”今年,马庆文家被村里评为了“出彩人家”。
“有国家的好政策,再加上自己的努力,这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马庆文说。
(本报记者武希刚)
故事二
一个扶贫项目撑起3个贫困村
10月14日,在莱芜区高庄街道邵家庄村的生态莲藕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秦继瑞正在查看莲藕长势。“预计12月份推向市场,争取卖个好价钱。”秦继瑞说。
邵家庄村地处山区,曾经是省级贫困村。一无产业、二无收入曾是这个村子的真实写照。多年来,村“两委”班子一直想改变这一现状,但却苦于找不到发展的路子。
贫困户正在晾晒山楂片。
一切在2015年、2016年迎来了转机。抢抓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在包村干部的帮助下,邵家庄村争取省级旅游扶贫资金100万元和省级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流转土地近30亩,建设蔬菜大棚和生态莲藕池,同时成立了仙嬴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与此同时,区镇坚持以片内五福茶园为依托,对包括邵家庄村在内的3个贫困村一体规划、整体打造,全力推进“三村一园”扶贫项目建设。
如今,有机蔬菜种植、QQ农场、农家乐各种业态竞相涌现,吸引着一拨又一拨的客人纷至沓来,不但让邵家庄村这座山中小村愈发热闹起来,也让村民的口袋鼓了起来。
“截至目前,共建设藕池63个,蔬菜大棚7个,依托这一资源,村子与明利蔬菜合作社合作,种植雪藕、甘蓝、圆椒、韭菜等有机蔬菜,年产有机菜蔬15万斤以上,年销售收入达20万余元。”秦继瑞说。
与邵家庄村类似,得益于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和“三村一园”扶贫项目,市级贫困村响水湾村、张家庄村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全部顺利“摘帽退出”,贫困户全部脱贫。
在响水湾村峪泉花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李爱全正忙碌着对山楂片进行分类。“我老伴身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身边离不开人。到合作社上班后,不仅每月有1000多块钱的收入,还不耽误照顾病人,可是帮了大忙了。”李爱全说。
近年来,响水湾村通过与莱芜万邦食品、苏中制药等公司合作,着力建设果蔬烘干项目,对黄蜀葵、山楂为主的果蔬进行种植、烘干、加工、储存、销售等,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余万元。
张家庄村也成立旅游开发中心,投资180万元建设的垂钓中心、农家乐、采摘园项目已经运营。五福茶园以建设茶旅小镇为目标,不断提高“齐鲁干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形成了集茶采摘、体验、观光、旅游、休闲、科普于一体融合发展态势。
“三村一园”扶贫项目的打造,推动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了集生态涵养、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教育研学、民俗欣赏、文化创意等融为一体的生态园区,建成了绿色生态、高端高效的山区沟峪经济,邵家庄村等三个村也由此受益,走上了富裕之路。2019年,3个村集体收入预计均在10万元以上。
在此基础上,今年,又投入692万元,对3个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村庄提升、游园打造、古树古井保护以及硬化、绿化、亮化等工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本报记者武希刚)
故事三
“幸福积分”让老百姓更幸福
“上个月用积分换了一袋大米,这个月又换了面、盐、酱油。”10月14日,在莱芜区口镇幸福积分扶贫超市,口镇西街村民许守林拿着刚刚用积分换得的物品兴奋地说。这已经是许守林第二次到幸福积分扶贫超市换领物品。
口镇西街贫困户许守林到幸福积分扶贫超市换取商品。 (本报记者张铭摄)
据了解,为贯彻落实“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目标要求,激发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农业、农村发展的积极性和自我脱贫的主动性,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口镇在全镇实施了扶贫积分制体系。
根据实施方案,贫困对象积分制考评以户为单位进行量化,以分类为基础,以积分为依据。坚持“分类积分、叠加核算、量化考评、激励先进”的原则,每月一次进行积分核算及每月月初集中兑换一次。项目设置基础性积分和奖励性积分,其中基础性积分包含政策了解和帮扶认知两项内容,奖励性积分包含产业管理、自身发展和养老孝亲三项内容。镇和村帮扶责任人每月根据入户走访、座谈了解等方式综合评定贫困户积分。贫困户凭借身份证及积分卡到扶贫超市兑换相应物品,并减去相应积分。
口镇幸福积分扶贫超市自8月24日正式揭牌营业以来,吸引了辖区内符合条件的500余户贫困户纷纷前来兑换物品。“政府对我们贫困户照顾得这么好,以后我会更加积极努力配合政府各项工作,争取多得分,换取更多的东西,改善自己的生活。”许守林说。
“贫困户领取积分换取商品,进一步增强了大家的脱贫动力。下一步,扶贫超市将继续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把各项工作做扎实,做到位。”口镇扶贫办主任孙勇表示。
口镇幸福积分扶贫只是莱芜区“积分制”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自8月中旬以来,莱芜区已有11个镇(街道)开展“积分制”扶贫工作。寨里镇、口镇、杨庄镇3个镇自主建设爱心扶贫超市,物品由财政、企业、爱心人士等不同形式统筹资金解决。对辖区内信誉度较高、基础条件较好的超市,按照标准进行规范、改造、提升,加挂“扶贫爱心超市”牌子。苗山镇、和庄镇、张家洼街道等8个镇(街道)嫁接建立“扶贫爱心超市”,实现了积分兑换全覆盖。苗山镇在4个社区建立扶贫超市,和庄镇与2家超市和1家药店联营,节省了政府对超市的建设、管理和运营成本投入,提高了农村超市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通过积分评定,让贫困群众熟知扶贫政策、改善精神面貌、参与社会事务,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贫困,获得积分奖励,逐渐消除等、靠、要思想,进而唤醒自我发展意识,自我脱贫有信心、自力更生有决心。”莱芜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武希刚)
- 脱贫攻坚 共奔小康|医疗扶贫:让贫困户敢看病看得起病2019-04-25
- 潍坊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工作2019-06-28
- 淄博市扶贫工作推进会议召开2020-09-22
- 高密补强农网助力脱贫攻坚 依托可靠供电,这些村子发展起了特色产业2020-10-14
- 高唐县清平镇 文化惠民助力脱贫攻坚20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