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打造全生命周期创新创业生态
鲁网9月18日讯 近日,省委改革办面向全省选取总结形成了10个改革案例,作为“山东省地方改革案例”上报中央改革办。其中,淄博市《淄川区打造全生命周期创新创业生态》入选。
近年来,淄川通过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依靠“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路径,有效融汇了平台、人才、服务等资源,构建起全生命周期创新创业生态。该案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助力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再上新台阶。
为创新创业搭建平台
鲁诺电缆是2016年进驻淄川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的企业。进驻之初,这个企业只有一名员工,但是产品却很有前景,特种电缆作为工业4.0时代智能机器人等设备的必需部件,市场潜力极大。淄川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为鲁诺电缆提供工作场所、政策扶持、培训指导、项目推介、融资支持等“一条龙”服务。在这样的“零成本”创业扶持之下,企业销量年年翻番,目前已在筹划进入产业园区,扩大企业规模。
淄川区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设置孵化房间100个,能够容纳孵化企业120家左右。区科技局党组成员王豹告诉记者,培育创新创业沃土,实现创新创业主体从“小众”到“大众”的转变,需要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共同发力,要靠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来激发市场活力。
该区围绕“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用3年左右时间,有效聚合平台、人才、金融、服务等要素资源,引导支持各类创新团队和企业快速成长,营造形成支持扶持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体系。针对企业成长、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根据创新创业不同类型,不断搭建各类平台载体,为创新创业创造活动提供成长沃土。
搭建“苗圃”育苗平台。依托3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以及在上海、深圳等地建立的“飞地”众创空间,对创新项目“选苗入圃”,坚持“零成本”创业扶持,提供工作场所、政策扶持、培训指导、项目推介、融资支持等“一条龙”服务。
搭建“孵化器”起步平台。先后建设高创中心、功力创新谷、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吸引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的创新项目进驻,既“扶上马”又“送一程”。
搭建“加速器”成长平台。对于具备投产条件的创新项目,引导进入经济开发区、中一淄博先进制造产业城等一批标准厂房,进行批量规模化生产。
创新人才引进方式
淄川区有这么一家企业,从地下室起步,一步一个脚印,凭借着自己的核心技术,产品远销欧美各国,拥有年产200台激光切割机和2000台激光打标机的生产能力。这家企业就是山东镭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销售额达4300余万元。
董事长颜景川2012年底回国创业,和他的团队开始了研发之路。镭泽团队平均年龄29岁,目前,公司已拥有5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颜景川在招才引智、招院引所上狠下功夫,与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北京交大光电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产品单一附加值低,如何破解这个瓶颈?凯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由制造转向创造的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领军人才。2012年,在“百名专家淄川行”活动组织的一次人才对接会上,董事长王加荣和孙庆民博士达成了柔性合作协议。
柔性合作4年后,2016年,感动于淄川区及企业对人才的渴求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孙庆民博士从美国HT公司辞职,全职加入了山东凯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公司技术中心的负责人。
人才引进和人才梯队建设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淄川区先后帮凯盛公司成功申报“国家特种塑料聚醚酮工程实验室”“山东省聚芳醚酮类高性能材料工程实验室”和“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让孙庆民团队创新创业有了优秀的平台支持。
淄川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恒学告诉记者,该区活机制、挖潜力,不断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方法,探索出了一条“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柔性引才之路。
“问诊”引才。依托人才交流活动,聘请专家“长期坐诊”,组织培训“外出求诊”,举办讲座“现场问诊”,引进“科学家在线”云平台“线上问诊”,先后聘请18名院士发展顾问、30名经济顾问,培训10560人次,有效破除束缚企业发展的生产技术难题。
“筑巢”引才。围绕破解高精尖人才流动壁垒,引导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程研发中心,全区各类创新创业研发平台达163家。
“平台”引才。依托产业基础,先后建立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中心和文创人才、青年人才、陶瓷产业人才三个创业基地,集聚各类人才1000余人。
“项目”引才。自2008年起,每年举办“百名专家淄川行”活动,持续推动“百家企业院校行”“百名博士企业行”,逐步完善形成“三百三行”产学研合作机制,累计吸收3000余名国内外专家教授参与其中,助力淄川签约合作项目500余项,解决企业技术难题1300余个,引进高新技术项目50多个。
“服务”引才。实行“区领导一对一挂包联系”“业务部门一对一跟踪服务”“高层次人才一对一配备保健医生”,定期开展走访慰问、帮助解决工作生活难题,着力打造贴心、便捷、高效的一流人才生态。
打造“清新”创业家园
随着淄川区政务服务中心7月1日落成启用,出入境、不动产、公积金、税务、人社、医保等办事大厅全部进驻,彻底解决原政务服务中心空间小、停车难、办事场所不够集中、服务功能不够齐全等问题。
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成员、主任科员蔺阿娜向记者介绍:“中心南北门、税务、不动产、人社等服务区共设置了10个咨询台,配备导服人员。帮办代办服务区,为企业群众提供‘一对一’贴心帮办代办服务;投资帮办代办VIP专区,对区级以上重点项目和纳入“1+N”审批制度改革的项目进行全程帮办代办。”
营商环境体现着一个地区的经济竞争力。淄川区以刀刃向内的态度改革,真正涵养出营商环境的“清新空气”。从零成本创业、研发投入、土地利用、平台建设、减负增效、服务企业和税收等各方面,一系列激励保障政策的出台,让淄川区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赢得了主动。
当好“政策保姆”,聚力政策刚性兑现。建立“政策归口集中兑现”机制,梳理汇总各级各类政策,集中面向企业办理政策兑现事项,打通“最后一公里”。
创新“企业110”机制,做好“店小二”式服务。围绕提高企业与党委政府、部门单位沟通效率,建立“企业110”制度,做到企业需要时有求必应,企业不需要时无事不扰。
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一次办好”。突出信息化改革,再造政务服务流程,行政审批事项平均办理时限由4天压缩至1.9天,97%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只跑一次”。(记者 程芃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