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高新区从36个卡点堵点中书写亮点
“三河三湖三湿地、九水通衢绕麒麟。”行走在加速建设中的鸿雁湖畔,那一池犹如天降的悠悠碧水荡漾着红花绿草,正沉淀为一颗新城发展的绿色心脏,激发着区域崛起的活力。
2018年12月湖底开挖,今年5月完成注水和基础绿化,34万平方米的鸿雁湖项目仅用6个月就雏形初显。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如此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在推进过程中实则遭遇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
鸿雁湖湖底开挖过程中,一条自北向南埋设的中石化鲁皖输油管线恰好穿湖而过,把整个湖面分割成两部分,既影响景观效果,又威胁汛期河道行洪安全。特别是管线迁移需随油库搬迁同步实施,短期内无法实现,成了项目推进中看似无法逾越的重大堵点。
然而项目工期不等人,等、靠、要都无济于事,济宁高新区立即将这一难题列为全区项目推进36个重中之重的卡点、堵点之一,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尖刀班”,挂牌“逆向推进”。蓼河新区管委会开发建设处副处长杨恩磊等3名工作人员迅速到位,全身心投入、大力度破难。
堵点即陈,如何在确保管线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水面连通、呈现出预期景观效果,成了问题破解的基本思路。沉下心来做好基础勘察,请来设计院拟定多套方案并仔细对比和论证,指挥部拿出了在管线下面顶管连通两侧水面的实施方案。可就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时,如何征得管线管理部门的同意和配合又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
“只要有方案就好,办法总比困难多”。“尖刀班”发扬“铜牙铁嘴兔子腿”的拼搏精神,先后多次协调管线管理站,吃过闭门羹、受过夹板气,在拿出第三方安全保护协议并征得专家论证后,终于征得施工许可。
虽然经过了缜密的方案论证,但在管线两侧动土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隐患,这也开启了“尖刀班”成员一个接着一个的不眠之夜,每天工人进场之前,他们就赶到现场,工人下班,他们检查完机械设备、用电安全后才放心离开……最终,项目在高建设标准和高强度监管的双重压力下提前9天完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输油管线进行永久安全防护施工,既实现了景观效果,又确保了管线安全。至此,鸿雁湖项目重大堵点和湖心管道一起疏通了。
“区域发展离不开大项目的强有力支撑,项目落地后推进得顺不顺、快不快,关键看重要的卡点、堵点能不能在短时间内被疏通。这不仅考验着工作人员的办法,更是在锤炼他们的韧性。”济宁高新区总指挥部专职副主任郭强表示,为了加速项目建设,济宁高新区立足实际,量身制定卡点、堵点集中突破专项行动方案,全面梳理排查全区重点项目,确定了36个重中之重的卡点、堵点,逐个挂牌“逆向推进”。各作战指挥部、街道、部门,针对卡点、堵点制定具体攻坚方案,选出最能打硬仗的工作人员组成“尖刀班”“冲锋队”,开展“共产党员执行力大比武”活动,凝心聚力攻坚克难。
人员就位、方法到位,使过去一些看似极难解决的资金问题、土地清表问题、手续办理问题迎刃而解,而为了保证区域项目在第三季度来一次再提速,蓼河新城建设指挥部更是独辟蹊径,对指挥部架构进行了一次创新型的再升级。
过去,由于指挥部缺少行政职能,在签合同、交付工程款等方面都比较麻烦,需交由第三方办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对此,蓼河新城建设指挥部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新成立了蓼河新区管委会,对指挥部实体化运作,实现了指挥部工作转变和提升。
“举个简单的例子,去年,我们指挥部一共修了9条路,由于缺少行政职能,每次交付工程款时都需委托济宁高新区的国有公司进行办理,中间多出一层,难免会多出很多手续、降低办事速度。”蓼河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张文彦表示,如今再遇到这样的情况管委会就可直接解决了。
指挥部的实体化运营,不仅提升了立项、招标、建设手续办理等与项目建设息息相关的事项办理效能,还对明确任务导向、进行科学考核大有裨益。新成立的蓼河新区管委会,一方面组建了高效团队,下设综合处、开发建设处、规划统筹处、投融资处4个内设机构,人员编制25名。这些人员都是从指挥部人员中按照“抽硬人、硬抽人”的原则择优选拔,解决了脱产不完全、工作两头跑等问题,经过一年时间的工作拉练,团队凝聚力、战斗力明显提升。另一方面,把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工作列为蓼河新区管委会考核首要指标,实施绩效考核管理,将个人工资总额的60%与绩效考核成绩挂钩,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进一步激发了干事创业动力。
目前,蓼河新城建设指挥部按照“两条腿走路”的思路,在推进多部门协调配合事项上,指挥部层面通过“督办单”等形式督导推进问题解决,在推进具体项目建设上,蓼河新区管委会等建设单位承担主体责任。
“项目建设要加速提质,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办法作引领。方法对了,自然事半功倍。”济宁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章箭表示,在济宁市委、市政府吹响“大干三季度”冲锋号的时候,济宁高新区不仅竖起了吃苦担当的作风大旗,更积极鼓励各指挥部、各部门进行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创新,全心全力推进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