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福山区推行“特派员”制度 引领干部作风转变
能否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直接检验作风大改进工作成效。今年以来,烟台福山区以作风大改进工作为切入点,着眼于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中梗阻”问题,积极推行重点项目“特派员”制度,把45个市、区级重点项目列入包帮范围,变“企业跑腿”为“干部跑路”,让干部作风在项目建设现场接受检验。
精挑细选配队伍,完善机制促服务
一项创新举措的推出,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围绕让重点项目特派员真正帮到“点子上”,福山区坚持“企业亟需哪方面帮助,就提供哪方面专业力量”的原则,实行“配对式”选派,根据每个重点项目进度和办理手续不同,有针对性地从住建、发改、行政审批等22个部门单位选派23名科级领导干部与重点项目进行“配对”,担任“特派员”,定期到现场办公或到项目牵头单位上门服务。
为了做到真包帮、真解决问题,建立了审批事项靠上办理、施工现场一线办公、工作台账全程留痕三项工作制度,形成系统完善、高效协调的工作推进机制。同时,开通重点项目服务热线、发放联系服务卡,保证随时联系,及时解决问题,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更大便利和更直接服务。为确保“特派员”身入心入,“特派员”队伍由区委组织部统一备案管理,重点项目牵头单位年底对“特派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议打分,评议情况作为年终岗位目标考核重要依据,考核优秀名额不占派出单位比例,倒逼“特派员”竭力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链条管理解难题,整合力量抓落实
为避免“特派员”单打独斗,福山区充分发挥“特派员”的引领作用,推行“链条式”工作模式,由“特派员”收集问题、区领导包帮协调、职能部门具体办理、作风办跟进督导,形成问题解决“闭合环”。“特派员”每周至少两次到项目现场收集问题,能够现场解决的,当场协调解决;现场解决不了的,建立问题台账上报有关区领导。区领导实行重点项目包帮,在实地走访时进一步了解“特派员”上报的问题,并协调有关职能部门跟踪解决。
坚持责任部门携手办实事解难题,“特派员”所在包帮责任单位高度重视,深入现场,出谋划策,千方百计为项目建设排忧解难;项目引进单位主动牵线搭桥,派出骨干力量靠上推进;承接单位落实“属地责任制”,全力落实属地管理;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专人负责制、首接负责制、审批时限倒推制、限时制和现场办公等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区作风办和纪委监委机关督查问责职责,区作风办定期对问题解决情况进行回访督导,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履职尽责,对发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移交纪委监委机关严肃问责,倒逼责任落实、作风转变。
改进作风探新路,多方发力求多赢
随着重点项目“特派员”制度的深入实施,以点带面引领全区干部作风转变,全区上下“部门就是服务、干部就要担当”已成为共识,“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群众获得感强”的良好营商环境正在形成。截至5月底,23名“特派员”共走访528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100余个;13个市重点项目全部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32个区重点项目中26个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
恩坦华汽车天窗项目从签约落地到进入试生产阶段,不过一年多的时间,推进速度如此之快,正是得益于“特派员”制度。作为该项目的帮扶人,福山区重点办“特派员”罗胜无数次奔波在工地和规划、土地等部门之间帮助协调办理相关手续,以至于投资方、施工单位喊出了“有困难找特派员”的口号;永昌精密制造项目方对“特派员”提出希望加快办理土地和电子设施备案等手续的要求,原本至少需要半个月的审批手续,在区级包帮领导的协调下,区自然资源和电力部门主动靠前服务,工作人员全程陪同指导项目方到市去省跑手续,仅用3天时间就办理完结,为项目建设争取了宝贵时间,赢得项目方的高度肯定。
推行重点项目“特派员”制度,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整合、扩大了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力量,还把更多领导干部推到了经济工作一线,锤炼作风、拓展视野、丰富阅历,增强他们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拓宽了准确识别考察干部的途径,为干部成长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实现了一举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