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走私象牙重拳频出 青岛海关释疑为何需要高压严打
鲁网4月18日讯(记者 张佳伟)18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邀请到青岛海关、济南海关介绍我省打击象牙等濒危物种及其制品走私情况,同时公布了几起典型案例。青岛海关行邮处黄拥军在发布会上向记者介绍了青岛海关近期破获的走私象牙等濒危物种及其制品的多起案件。
据了解,青岛海关在集中行动当中查获了多起大案要案。今年年初,青岛海关针对媒体报道中提到的某涉嫌走私象牙重点人员,开展了全力缉捕并成功将其抓获,共查获象牙制品0.63千克,并以此为突破口,深挖扩线、追根溯源,经过缜密摸排经营,查清了一个自中越边境地区走私象牙等濒危物种及其制品的重大团伙。4月2日起,青岛海关缉私部门会同山东省森林公安部门多地联动集中开展收网行动,一举破网断链。
黄拥军在会上介绍,截至目前,青岛、济南海关共刑事立案涉嫌走私象牙等濒危物种及其制品案件16起,行政立案1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8名,查获象牙制品30.2千克、虎皮4张、犀牛角1.83千克、虎骨10.9千克、熊胆9个、虎牙0.14千克、穿山甲鳞片24.73千克、红珊瑚及黄花梨等濒危物种制品2.15千克、砗磲制品1.3千克、鳄鱼皮制品14千克、玳瑁标本1只。
近年来,我省海关围绕打击象牙走私做了很多工作,针对开展高压打击工作的意义,黄拥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做出了详细的解释。他表示,大象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濒危野生动物,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象牙及其制品作为名贵工艺品受到不少人的青睐,人们的贪婪和对象牙的市场需求,刺激了对大象残忍的盗猎和杀戮,甚至让非洲大象面临濒危境地。随着世界范围内公众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各国对打击象牙及其制品的走私力度也在逐渐增大,象牙制品已不再是身份和品位的象征,而成为不道德甚至违法的符号。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中象科包含在了保护物种附录I当中
我国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缔约国,根据相关规定,除有相关准许进出口证明书外,任何贸易方式或者携带、邮寄公约附录中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的进出境行为均属违法行为,而象科则包含在了《公约》附录I列明的保护物种当中。
自2018年1月1日起,我国就已经全面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其制品,个人非法购买、携带象牙制品入境,海关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打击象牙等濒危物种及其制品走私充分体现了我国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坚定维护我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决心担当,事实证明,我国的严打高压,对象牙走私者起到了强大的震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