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共建共治共享创新社会治理 精工细作“绣”出温度之城
“济南交通大脑”能够对道路进行“健康画像”,有效研判交通流量,科学调配警力。 (本报记者 赵晓明 摄)
总书记嘱托
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丰富多彩。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更好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喧嚣热闹的泉城路、芙蓉街附近,有一条隐于闹市的济南最窄小巷——翔凤巷。
每天,不管再忙,泉城路街道办工作人员高爱芹都要来巡查一圈。在这里,她的身份是“网格员”,而老街坊们喜欢叫她“么都管”。
污染泉池、东西乱堆、车辆乱停……遇到的问题,高爱芹都会通过一个类似Pad的终端设备拍照、记录、上传,通过后台分类转交相关单位处理。高速传输的数据流,通过无形的信息公路,穿越白墙青瓦、小桥流水的古老城区,传统与现代产生了神奇的共振。
高爱芹工作的泉城路街道办,地处济南老城中心,有41条背街小巷。在其周边,珍珠泉、泉城广场、五龙潭、大明湖,都是旅游胜地。
然而,对居民来说,却没有那么光鲜。来往的人多,停车首先就是问题。观光者、小商贩多,治安、环境的压力也大。近年来,泉城路街道办引入网格化管理,整合吸纳社区干部、民警、辖区党员、楼院长、志愿者、物业保安力量,运用大数据管理,党建、城管、环保、信访、安全、公益等资源都可以在网格中实现综治协调。
实实在在的变化,居民都看在眼里:泉池里不再有人洗衣服、洗澡;脏乱差的马路市场退路进厅;天空中的杆线蛛网遁形入地;非机动车一车一牌、线内停放……如今,背街小巷在多元参与、共治管理下,整洁、利索。
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这是济南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举措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像高爱芹这样的网格员就是其中一根小却充满作用的“绣花针”。对于社会治理,他们或许说不出明确的定义,但他们有个朴素的理解,就是让老百姓能安居乐业。
在济南,随着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日趋成型,一个个百姓安居路上的“绊脚石”,就这样通过“绣花功夫”逐一被盘平、清除。
攸关民生的“退”与“进”
晨曦初露,忙碌的上班族带来城市第一个交通早高峰。
车水马龙的背后,一个精密运转的“大脑”,安静而又繁忙地分析、调配。
5日上午9时,济南交警数控中心的大屏幕上,几处跳跃的红点发出警示。“这里显示着市区的实时拥堵警情,我们将之分为5级,如果达到3级,就要加以关注,防止形成较大堵点。”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智慧办副主任潘旭光点击其中一处红点,这是历下交警大队二中队所辖的经十路路段。大屏显示,已经有协警及时跟进疏导。“交警跟着数据走,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干正确的事。”潘旭光说。
这是去年底正式启用的“济南交通大脑”,它能够对济南道路进行“健康画像”,有效研判交通流量,科学调配警力,通过移动终端、户外大屏等形式,引导市民科学出行,指导交叉口渠化提升、区域道路微循环等交通工程改造,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今年1月,《2018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出炉。曾经的“首堵”济南“退步”明显,是唯一一个拥堵同比下降幅度超过10%的城市。交通拥堵缓解态势的逐渐确立,得益于包括“济南交通大脑”在内,不断创新的治堵举措。
民生的痛点、难点,就是社会治理的聚焦点。在城市提升的快车道上,济南全速前进——
优化营商环境频频出招,深化“一次办成”改革,公布“零跑腿”、“最多跑一次”清单,“放管服”改革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便利,获《人民日报》点赞。
拆违拆临两年硕果累累,拆违面积总量相当于304.9个泉城广场,两年增添303处口袋公园,打通了一批“瓶颈路”,全市环境提质蝶变。
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升,被征地农民参保工作实现突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14连涨,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8连涨。精准扶贫扎实有效,8.3万名贫困人员养老保险全部实现财政代缴,2000多名农村贫困失能老人每月领取300元医疗护理补贴。
“退”与“进”之间,彰显出这座城市推进社会治理的决然态度。对此带来的便利,市民张靖感受深刻。每天上班必经的道路,拆违拆临拓宽了;经常走过的路口,也不再有“中国式过马路”……
刚柔并济的“法”与“情”
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济南,法治的底色不可或缺。群众看平安,首先看治安。一年来,济南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尽锐出战,捷报频传。
2月22日,济南法院依法对4起涉恶势力犯罪案件进行集中宣判:济南中院对孙家国等10人恶势力犯罪案件作出二审宣判,济阳区法院对赵学强等11人恶势力犯罪集团强迫交易、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案宣判,天桥区法院对焦坤等4人恶势力团伙敲诈勒索案宣判,商河县法院对李传奇等4人恶势力团伙非法拘禁案进行一审宣判。
据统计,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济南两级法院共宣判一审、二审涉黑恶势力犯罪案件27件,先后组织四次集中宣判,有力震慑了黑恶势力犯罪。
再过两个月,济南市《关于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就要满两年了。全市上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正在成为常态。
市中区为全区17个执法中队和18家环卫所配备法律顾问,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融入城市管理体系,该做法作为城市管理创新典型被相关部门联合发文在全国推广。长清区发挥村(社区)法律顾问作用,依法做好轨道交通1号线沿途村庄征地拆迁工作,无一户上访,有力保障了项目建设进度。章丘区村(社区)法律顾问积极参与征收拆迁工作,创造了1个月拆迁4个村的拆迁速度,得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高度信赖和赞扬。
基层治理,不仅依法,还要用情。
停在车棚里的自行车、电动车丢了;家里暖气管道破裂,泡坏了家具家电……虽然不是大事,却实实在在让人烦心。2018年,对于这样的“小麻烦”,历下区居民获得了“兜底”保障。历下区自掏腰包,为常住居民购买了“平安历下”治安综合保险。保险中还包含了见义勇为救助责任险,对在历下辖区见义勇为者,经县级以上政府部门认定,可以依据国家或地方有关法律规定给付一次性伤亡救助金以及支付部分医疗费用。小险种实现大作用,让老百姓感受到了政府的温度。
依法办事,用心用情。济南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夯实社会治理根基,建成区县综治中心13个,街镇综治中心161个,村居综治中心6303个,划分网格14438个,配备网格员31020名,全力打造“雪亮工程”升级版,有效筑牢了平安建设第一道防线。
人人有责、人人尽责
从居住的燕山立交桥附近到泉城广场,乘坐公交车单程就要半个小时左右。73岁的泉城义工李爱萍每天都要走这段路,乐此不疲。去年10月,位于泉城广场的泉城义工广场服务岗升级为365天全年无休的泉城义工志愿服务中心。李爱萍觉得,他们施展的空间更大了,能干的事更多了。
加入泉城义工13年,李爱萍眼看着这支志愿服务队伍从感动一个人,到温暖一座城,进而成为济南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张“名片”。如今,这支30多万人的队伍中,既有法律精英、医疗专家、高级工程师,又有道德模范、反扒英雄、私企老板;既有资深专业人士,也有掌握一技之长的普通民众;既有离退休老人,也有年轻的学生。每个周末,他们都走向社区、街道和广场,为市民义务提供各类贴心服务。他们也曾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千里驰援;不久之前,还远赴湘西,支医支教……
提升社会管理水平,让泉城更美好,是他们共同的心愿。
翻看2019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到这样的内容:优化创新社会治理,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面向基层一线参与社会治理,努力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共同建设、共同治理、共同享有,调动了全社会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也与每一位群众的获得感直接挂钩。(来源: 舜网-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