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区清理规范农村“问题合同”

2019-02-25 09:09:00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本报枣庄讯 “前年我们还是空壳村,去年年底村集体收入一下子增加了15万元,拖欠多年的土地承包金都已收回并重新发包土地,这下我们有信心和能力为村民办事了。”2月18日,枣庄市山亭区城头镇房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可可说起话来“底气”十足——这“底气”来源于通过清理规范“问题合同”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山亭区在调研中发现,农村中存在的很多低价、无效、口头、无偿占用等“问题合同”。“上世纪90年代前后都是按山头承包,一个山头只需要10元、20元,村里1400余亩山地,大多是口头合同或没合同,承包金20年没变过;还有些村民常年不交租金,土地多年被无偿占用。”徐庄镇葫芦套村党支部书记尚明程说。

  山亭区委副书记王虎告诉记者,长期以来,由于部分村干部和基层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再掺杂着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侵占集体财产、资源的违规违纪行为,这为农村健康发展和乡村振兴埋下了隐患。据统计,全区每年信访案件中,10%左右来自合同纠纷,80%的经济薄弱村存有“问题合同”,严重阻碍了乡村振兴发展的步伐。

  从去年开始,山亭区委、区政府勇于向“问题合同”开刀:对于低价合同,通过重新评估定价重签手续或重新发包。凫城镇码头村针对清理出来的46份低价合同,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到地头现场评估,然后积极与当事人协商按市场价调整,尽量与原承包人达成一致意见,补签续签完善承包合同。有的当事人不愿意再承包的,重新按市场价公开发包。有地面附着物的,将从竞标后的承包金中拿出资金优先进行补偿,全程公平公正公开,兼顾合情合理合法,该村当年新增土地承包金12万元;对于口头合同、长期无偿占用或无效合同,坚决废止并收回。城头镇徐洼村对涉及340亩的口头合同、无效合同土地,逐一登门谈话告知,并要求限期清理地面附着物。通过“四议两公开”,按照每亩200元的价格,公开发包224亩四荒地。盘活村集体一家僵尸企业,招引一家建材厂进驻,每年承包金5.2万元,今年村集体收入能突破10万元。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区共发现7482份问题合同,废止3791份无效合同,重新发包1560份新合同,盘活集体资产320万元,3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全部消除,有效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责任编辑:王丽雪
新闻关键词:合同山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