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时代 章丘谱华章

2019-02-13 14:58:00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孟凡庚 郭广猛 晁明春

  这里经济向好,日新月异,是加速崛起的产业之城。以经十东路为轴的科创走廊,串联起济东智造新城和西部智慧新城,成为产城融合、双招双引的“黄金走廊”。

  这里山水相依,生态宜居,是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百脉泉、白云湖、绣源河……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赋予了章丘充分的宜居属性;全面推进“山泉河湖城”五大片区建设,让旖旎的景致可触摸、可感受、可品味。

  这里一城风雅,满城诗韵,是历史文化名城。龙山文化发现地和命名地,“一代词宗”李清照,以钟灵毓秀的百脉泉水为墨,巍峨锦绣的锦屏山为布,挥毫泼洒,留下了数不尽的风雅诗词……

  这里百姓安居,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启动47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5条示范线路24个村被列入济南市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移风易俗、文明新风落地生根,被评为全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县(区)。

  “今年,将围绕打造省会城市副中心,突出发展第一要务,凝心聚力做强产业支撑;突出创新驱动战略,全力打造经十东路科创走廊和省会城市群中央活动区;突出品质功能提升,建设更加精致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在章丘区“两会”上,区委副书记、区长韩伟对今年工作布局作出准确把握、生动诠释。

  产业夯基  

  擎起城市发展脊梁

  引进高端项目60个,总投资1297亿元。签约意大利、白俄罗斯海外孵化器,引进或共建创新研发平台17家,新建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8家,42个项目列入山东省技术创新项目。21家企业获批省“专精特新”和“隐形冠军”,在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擂台赛、“动能转换比学赶超”项目建设观摩评议活动中均荣获第一名。

  瞄准新旧动能转换,对接济南科创中心建设,章丘将高起点规划建设经十东路科创走廊和省会城市群中央活动区,努力打造全市乃至全省科技创新转化高地。在推进主导产业发展方面,章丘将突出千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业,以中国重汽、伊莱特重工、哈工大机器人、山东章鼓、华凌电缆等骨干企业为支撑,推动产业链扩展,加大智能化应用,抢占汽车制造、高端专用成套设备、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制高点,打造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完善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企业上云。加大本地企业扶持力度,加快“小进规”步伐,全年新增规模企业20家。深入实施“三品”战略,新增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5个,争创市级以上名牌产品15件,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10项。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进特色产业持续提升,并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双轮驱动”,集中打造高官寨临空物流产业园。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化审批服务改革,提升行政审批服务局运行效能,在“一次办好”的基础上,推进“一网办”“就近办”“马上办”,实施中介机构“进厅上网”,打造更加高效便利的审批机制。推进部门政务信息互联互通,加快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分类实施事业单位改革,推动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推进综合执法改革、执法力量下沉,建立“镇街吹哨、部门报到、联合作战”工作落实机制。系统推进预算管理、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等制度创新,不断在体制机制上增动力、创效益。

  金花绽放

 

凸显山水园林风貌

 

  章丘是一座来了便不想离开的城市。不仅因为这里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还因为这里青山含黛、绿水含情,山、泉、河、湖、城相融,一步一景,处处诗意。

  过去的一年,朝着建设更加精致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聚焦“山泉河湖城”自然区位优势,实施攻坚突破,产城融合“五朵金花”成果显现。国家森林公园大胡山风景区完成山体绿化6000亩,白泉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建成开放,明水古城国际泉水旅游度假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绸带公园、玉带河、赭山山体修复加快推进,绣源河40里风貌带完成重点板块总体规划,白云湖正式获批国家湿地公园,实施退渔还湿和清淤工程,白云水库启动建设,济东智造新城编制新城总体规划……城市提升“十大行动”成效明显,城市管理更精细、城市环境更优美、群众生活更幸福。

  如今,山影婆娑、水姿窈窕、景在城中、城在画中的美丽图景已展现在人们眼前,可锦绣章丘并未就此止步。今年将坚持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全方位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推进城区精品建设、镇街特色发展、城乡精细管理,建设更加精致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继续推进“山泉河湖城”五大片区建设,加快释放区域带动功能。同时,按照生态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抓好工程建设管理,强力整治环境突出问题,擦亮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生态底色。全面完成赭山山体生态修复、玉带河及绸带公园建设,实施双山西街、经十东路、石河街等水系提升工程,完成荒山造绿1.5万亩,提升和新增绿化300万平方米。深入开展“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持续打好治霾、治水、治土、治山四大保卫战,以铁腕手段防治污染、保护生态,保护蓝天净土、碧水青山、绿廊清泉。

  文化铸魂

  彰显历史名城魅力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从历史深处走来的章丘,从来不乏优秀的文化基因。濒河而聚、打井筑城,4600年前的城子崖开启了山东乃至全国的城市文明;而每一次的考古发现皆向人们证实着,章丘是一个从不缺历史故事的城市;还有清照文化、儒商文化、铁匠文化、闯关东文化等,它们赋予了这里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优势。

  借助文化优势,塑造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章丘精密布局、落子有道。不仅结合时代要求传承创新文化资源,激活“千年古县”底蕴,还将历史名人、泉水文化融入城市特色,打造文化示范街区、城市公园。同时,章丘还以文化旅游大项目为龙头,整合优势资源,促进文化与产业互动发展;推进大遗址保护,加快城子崖遗址北区城垣保护和考古体验中心建设;抓好乡村记忆工程、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对接群众文化需求,持续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实施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筑牢文化服务根基,让走进章丘的每一个人能够认知感受城市的文化形象、文化内涵和文化精髓。

  加快省自然博物馆建设,挖掘龙山文化和李清照等名人文化,融入到城市公园和城市出入口,开发黄家烤肉、辛寨肘子、章丘大葱、辛寨鲍芹、龙山小米、明水香米、相公醋等富有历史的地方特色名吃,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覆盖达标,持续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章丘故事。

  乡村振兴

  增进群众民生福祉

  对标“五大振兴”要求,精细规划,突出特色,注重实效,更快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围绕都市型精致农业发展,发挥60万亩富硒土壤资源优势,建设富硒产业发展基地,培育提升章丘大葱、高官寨甜瓜、明水香稻等“八大名品”,打造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加快龙山平陵城、水乡白云、东方商人等田园综合体建设,塑造“龙山味道”区域公用品牌。融合休闲创意、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资源,延伸农业“新六产”,加快品质农业、智慧农业、休闲农业发展。扶持20家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建设50个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新增20个基层追溯点,构建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监管体系。

  聚焦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串联南部一横、中部一环特色线路,重点打造潘王路、济青路、三赵路等沿线124个示范村。实施100个村生活污水治理,扩大垃圾分类试点,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点上示范向面上推开。实施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打造“四好农村路”,加快实施陈党线、普雪路等县乡道和通村路改造提升,完成300个村庄道路“户户通”工程。

  举办乡村振兴培训班及高层次论坛,培养30名以上扎根农业农村的优秀实用人才,实施“双百人才”下乡兴农行动,探索农村新型合作体系,释放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更大活力。

  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深化殡葬改革,持续倡导生态文明葬、治理乱埋乱葬,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俗,全面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加大传统村落、文物古迹、传统技艺的保护传承,丰富农村文化业态,打造有乡村风味、文化特质、乡愁记忆的精品村庄。

  在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的风口,在济南加快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章丘,正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奋力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责任编辑:王丽雪
新闻关键词:文化章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