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开局之年:统筹协调开创发展新境界
“十二五”开局之年,山东正视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均衡、不协调难题,把统筹协调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基本理念,坚持全省一盘棋,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优化经济发展布局,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科学发展的优势更加显著。
4月,东部的银座购物广场花园店开业,8月,市中心的恒隆广场开业,9月,西部的和谐广场开业……2011年,省城济南大型商业综合体开发建设进入喷涌期。前11个月,全市投资额过亿元、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开业、竣工和在建商贸项目就有67个,济南的服务业发展找到了破题之路,商贸、金融、物流等各类业态百花竞放。济南还加快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的步伐,目前全市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增加到186家。
不仅是济南。2011年,全省各种投资继续向服务业倾斜,服务业发展积极向好。统计显示,今年全省服务业投资已经占到总投资的48.7%,与第二产业投资比重的差距由去年同期的3.1个百分点缩小为0.2个百分点。在全省范围内,服务业这块短板正逐步补齐。
全省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为全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服务业之外,克服冬春连旱、农资价格上涨等不利影响,今年全省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主要农产品供给稳定,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工业领域,39个行业中有38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新能源、新信息、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工业结构得以优化升级。10月,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揭牌启用,我国成为全世界第三个有能力采用自主中央处理器构建千万亿次计算机的国家。12月,我国首条高端集成电路存储器封测生产线在济南投产,改变了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存储器长期依赖国外的局面。省经信委的信息显示,今年,全省近70%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用于技术改造,为今后工业良性运行打下了更好的基础,整个产业体系正向高端高质高效扎实迈进。
以产业作为基础,山东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稳步而高效。2011年,山东大力实施重点带动战略,东中西部各展所长、互动发展,全省区域经济发展涌现更多增长极。抓住“蓝黄”两大战略重大机遇,东部沿海和黄河三角洲地区加速崛起,今年新上285个海洋优势产业和高效生态项目,陆海统筹发展脚步坚实,对全省和环渤海经济圈的辐射作用更加显著。在潍坊北部,融合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三区之力,原来的荒滩上正崛起一座滨海新城。围绕省会经济圈建设,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七市加快产业协作,“区域金融中心”“中国太阳城”“江北水城”等城市名片更加闪亮。省里还在制定进一步支持菏泽加快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拟在资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重点支持。
加快统筹城乡在产业发展、社会服务、基础设施、生态文明等方面的一体化进程,实现资源要素在城乡间优化配置,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在诸城,100多家企业将生产链条向农村转移延伸,15万名农民在家门口变成了产业工人,1200多个村庄“变身”为200多个农村社区,打造起“两公里社区服务圈”,以“城区-镇驻地-农村社区”为框架的新型城镇化体系已经成型。
统筹协调开创了山东科学发展新境界,培植着山东科学发展的新优势,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不断提升。今年,山东成为因节能减排成绩突出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的两个省份之一,能源管理体系、节能预警调控等“节能山东模式”走向了全国。在去年全部恢复鱼类生长的基础上,2011年,省控59条重点污染河流COD和氨氮平均浓度进一步下降,“河有水、水有鱼”不再仅仅是记忆。经过综合整治,济南的小清河彻底摘掉了“小黑河”的帽子,小清河沿岸正在成为省城新的景观旅游带、生活休闲带和城市发展带。
统筹协调一盘棋,科学发展创优势,山东在通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正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