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绿色产业通道助农民增收

2010-12-24 08:23:39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 记  者 王洪涛  通讯员 孟宪华 报道

  本报平邑讯 平邑县天宝山麓的果农彭大军,今年将自家3亩果园的黄桃卖了个好价钱。 他高兴地说:“多亏县里发展这么多罐头加工厂,要不我这几万斤桃不知要卖到猴年马月!”

  农业大县平邑,不仅将大宗农副产品卖出去,而且还从外地购进农产品,供本地农民加工,实现了政府增税、农民增收。平邑县委书记王林山认为,顺应市场,市场一“呼”,一呼百应。在这一过程中,农民的市场意识、品牌意识、市场定位,政府的宏观政策、微观措施,中介组织的信息、咨询、服务等,都是闯市场必备的要素,而平邑县努力做到三个要素优化配置,协调一致,按照农业产业化要求,全力构建绿色产业通道。

  平邑县围绕农民增收这条主线,牢牢抓住“市场”这个指挥棒,紧紧扭住政府、农民、中介组织三个要素,打通农副产品流通的“市场脉搏”。首先在县、乡成立农产品销售组织,具体负责流通领域的科技指导、信息传递、运输调度、货源配置等,逐步形成了以资源为依托,以特色专业市场为龙头,以农贸市场为骨干,以贩运大户为重点的市场网络体系。同时,出台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参与市场流通。全县有16万多农民参与农副产品流通,每年吞吐各类农副产品36 亿公斤,使该县农产品商品率提高到 65%,农民收入也由传统的靠农产品增收转向靠农副产品增收。今年前三个季度,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 6896 元,同比增长20% 。

  随着农产品流通市场的日趋繁荣,一些农民干起了中介生意。“金银花协会”、“配载协会”、“西瓜交流中心”等中介组织应运而生。截至目前,全县各类中介组织发展到756家,每年为农民提供信息上百万条。

  “一呼百应”带来“一通百通”。平邑县16 万农民参与市场流通,不仅解决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而且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新格局。因为有了“中国(地方)国际罐头城”,地方镇全镇 60%的农户参与果品产业化经营,吸纳 2.3万名固定工,年收入人均2万元以上,去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 6000 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15% 。

 

责任编辑:鲁珊珊

责任编辑:鲁珊珊